莫言败的个人主页

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 首页
  • 微言
  • 工作日志

赴美贸易统计考察报告

作者 :莫言败      文章分类 :微言      订阅:RSS 2.0            

中国海关统计考察组一行5人,于2000年10月27日至11月10日访问了美国海关、美国商务部普查局和联合国统计局。考察组重点了解了美国海关进出口通关程序、贸易统计数据的收集和传输,美国商务部普查局数据质量控制、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发布,以及联合国统计局对《国际商品贸易统计概念和定义》的修订情况、国际商品贸易数据库的来源和使用等。通过考察,对进一步提高中国海关贸易统计工作水平产生诸多启示。
      一、考察情况
     (一)美国海关。
      1.美国海关进口货物的监管及通关程序
     为加快通关速度,美国海关和进口企业开发了自动化商务系统(Automated Commercial System, ACS),用于接收和处理进口货物的电子申报。申报时必须提供以下单证:提(运)单、商业发票、进口舱单和装箱单。在担保的情况下,还要提供担保凭证。
    美国海关将进口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小额进口(货值不超过2000美元)、一般进口、配额管理进口、暂准进口、保税仓库进口、复进口和退运进口。其中,暂准进口的条件包括:仅用于测试的货物;不得销售或经批准后方可销售的货物;修理、改装或加工的货物;女式服装样品;比赛或展览用车;专业装备和工具;免费艺术展览或演示。
    美国海关的担保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单票担保,针对单票货物,以货值与税款之和为担保金额。对于限制进口的货物,以3倍货值与税款之和为担保金额。另一种是连续担保,针对多票货物,最低担保金额为5万美元。进口企业必须在货物放行后10日内递交海关7501号单证,并支付海关税费。当海关获得所有信息并确定最终税费后,对进口货物进行结关处理。在结关过程中,对多征税款予以退还,对少征税款予以补征。
    2.美国海关对出口货物的监管及通关程序
    美国海关对出口货物的监管目标是:在便利国际贸易的同时,确保有关出口的法律得到最大程度的遵守,从而保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保护美国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出口监管的具体任务是:研究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的出口政策,增强出口企业的守法意识,收集准确的出口数据,打击违法行为。
    为帮助出口企业合法通关,美国海关的主要做法是:举办有关出口许可的培训,修订《出口通关指南》;与出口许可发证机关合作建立出口许可查询系统;研究在自动化出口系统(Automated Export System, AES)中开发应用出口许可证自动核查功能的可行性及成本效益分析;与企业界共同商讨加强合法出口的手段。
    为便利合法出口,提高出口贸易统计的效率和质量,美国海关与商务部普查局联合开发了自动化出口系统(AES)。通过AES,出口企业可以对发货人出口申报和海运舱单进行电子申报。AES的使用,加速了通关过程;消除了纸质单证;减少了重复申报;提高了贸易统计的质量;提高了出口的守法程度;为政府对出口进行管理提供了统一的平台。
    AES为进行电子申报提供了多种选择:一是在货物启运前进行完全申报;二是分两步申报,即在货物启运前进行部分申报,启运后再进行部分申报;三是在货物启运后进行完全申报。使用AES进行出口申报的流程是:
    (1)启运前传送货物和运输信息。出口企业或其代理在启运前传送货物信息,运输企业传送所有货物的订舱信息。AES根据参数表和有关政府部门的管理规定,对申报内容进行有效性检查。
    (2)对商品数据进行合法性检查。AES将货物数据和运输数据进行对比,如果出现不一致,转由人工确定是否进行查验。
    (3)启运后传送运输数据。运输企业将所有订舱货物的实际装运信息传给海关,并在启运后24小时内传送离港信息。运输企业还必须在启运后10日内将完整的舱单信息传给海关。
    1999年10月,商务部普查局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了AESDirect网站,企业不需要安装任何专用软件,就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进行申报。
    3.美国海关的风险管理
    美国海关风险管理的目标是:确定可能的违法对象,并将海关管理目标指向上述对象。美国海关认为,风险是导致贸易、产业或公众受到损害的违法的可能性。风险具有以下特点:部分未知、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可以管理。
    美国海关首先做好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选定重点关注产业、确定首要贸易问题(Trade Priority Issue)、集中力量于大型进口企业、实行企业账户管理、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等。其中,重点关注产业包括:对国家利益至关重要的产业、直接受进口企业遵守贸易法律状况影响的产业、生产关键产品的产业、受到普遍关注的产业。首要贸易问题包括:归类、贸易统计、原产地标注、禁运和制裁、知识产权、公众健康和安全、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转运、贸易协定、逃避配额管理、税收、估价等。
    美国海关风险管理分为4个步骤:第一步,收集数据和信息。数据来源包括:综合贸易测评系统、各种标准和测评参数、企业账户管理、进口企业守法监测系统。第二步,分析和评估风险。美国海关开发了一系列自动化分析和评估工具。分析和评估的内容包括:风险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企业内控机制的完善程度、需要采取的执法措施的强度、企业的守法状况和风险类型等。第三步,设定风险处置措施。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宣传教育促进企业守法;一类是强制企业守法。强制守法的主要工具是执法评估小组和强制企业守法机制。第四步,跟踪反馈。主要体现在制定贸易守法和执法计划、向国会报告贸易守法状况、企业账户管理、复核等方面。
    美国海关的风险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比如,将钢铁产业选定为重点关注产业以后,一年中税收增加了400万美元。通过实行企业账户管理,挽回了900万美元的税款;通过开展企业守法状况评估,挽回了1.1亿美元的税款,其中70%是企业自主申报的;强制企业守法机制投入运行后,一年内企业守法率提高了28%。
    4.美国海关的查验作业
    巴尔的摩是距华盛顿不远的海港。在巴尔的摩海关我们看到,美国海关的查验作业是内外勤分离的,内勤确定查验目标,外勤实施查验。在选择查验的标准上,美国海关的重点是在非经济方面,如侵犯知识产权的货物、危害公众安全或健康的货物。选择查验以风险管理为基础,对于第一次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100%查验。查验指令通过计算机网络下达,而且十分具体,查验哪些项目,甚至怎样查验都有明确要求。海关有固定的查验场所,一旦海关确定查验,进出口企业必须将货物运到查验地点。所有运到查验场所的货物都要掏箱彻底查验,没有查验程度轻重之分。外勤实施查验后,将查验结果输入计算机向内勤反馈,从而决定扣货还是放行。查验记录有固定的格式,多数项目只需要选择相应的选项即可。巴尔的摩海关的查验率为10%,查获率较高,为20%。
    (二)美国商务部普查局对外贸易统计司。
    1.主要职责
    根据美国联邦法规第13条、第9款,美国商务部普查局对外贸易统计司负责美国进出口统计数据的收集、处理、编制和发布。工作目标是:改进商品贸易统计的质量、范围和时效性;减轻外贸企业的申报负担和管理成本;提高外贸管理的透明度;完善现有统计数据产品并开发新的产品;扩大外贸统计数据产品的市场;制定并实施有关宣传和培训计划;降低对外贸易统计的成本。
    美国的对外贸易统计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在宏观层面上,1960年美国的出口总值仅占GDP的4%,目前已超过11%,贸易统计结果不仅影响到证券市场的投资决策,也影响到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利率政策。在微观层面上,影响到企业的市场份额、竞争力评估和贸易谈判。
    2.机构设置
    该司共有180多人,设有4个处,分13个科:
    (1)数据收集处。
    ——通关系统需求科。负责与美国海关的联系配合;
    ——制度、宣传和培训科。制定进出口统计数据有关的法规,向出口企业和美国海关提供有关的培训和宣传;
    ——自动化出口系统(AES)科。负责AES系统的有关事务;
    ——数据收集协调科。负责各种形式报关资料的收集。
    (2)数据系统处。
    ——通关系统程序科。规划、开发、维护用于接收和处理通关系统电子进出口数据的计算机程序;
    ——技术支持科。对整个对外贸易统计司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提供指导和支持;
    ——现有系统程序科。规划和开发进出口数据处理系统,维护用于数据编辑、更正、制表、调整和发布的计算机系统,负责数据的保管和存储,制作发布数据的磁带和光盘;
    ——系统设计和支持科。为一些特殊统计项目设计和开发处理外贸统计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3)方法、协调和专题研究处。
    ——特殊项目科。进行美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贸易统计数据差异分析,处理其他实现本处职能的特殊项目;
    ——方法、研究和质量保证科。研究制定进出口和运输数据收集、编制和处理的方法,设置和调整统计数据的逻辑检控参数,监督控制原始数据和数据产品的质量;
    ——数据处理协调员。制定、协调并监督数据处理计划。
    (4)贸易分析和数据发布处。
    ——商品分析科。分析、评估和更正外贸统计数据,维护统计数据参数文件;
    ——数据发布科。编制和发布美国商品贸易进出口统计数据。
    3.进、出口货物通关及统计数据收集系统
    海关接收的进、出口报关资料是美国商务普查局进行统计的资料来源。
    (1)每月进口数据记录共280多万条,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为手工填写纸制报关单(CF7501)报关数据。其流程是:由进口商填报CF7501报关单,在货物进口时交海关进行审核,在货物结关后,海关将纸质报关单交给普查局,普查局将数据进行人工输入。这种方式可能造成数据丢失或录入错误,而且对数据的及时性有所影响,数据记录仅占总量的0.8%。
    第二种为进口自动报关系统(ACS/ABI)报关数据。进口商委托报关行向海关申报进口信息,报关行将信息通过自动化报关系统将格式的报关单电子信息传送给海关,海关根据报送的信息进行审核,并按周将结关货物的数据信息传输给普查局进行统计,数据记录占总量的97.9%。
    第三种为对外贸易区自动申报系统(FTZ)报关数据。该系统是专门根据普查局需要编制的自动申报系统,是由进口商直接向普查局申报的,数据记录占总量的1.3%。
    (2)每月出口数据记录200万条,也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为纸制出口报关单(SED)数据,由出口商填写纸制出口报关单(SED)交承运公司,在货物出口前承运公司将SED报关单及仓单数据交海关审核,在货物出口后,海关将结关的SED报关单交普查局,普查局人工输入进行统计,数据记录占总量的25%。 
    第二种为出口自动报关系统(AES)报关数据,数据记录占总量的38%。
    第三种为美加数据交换(MOU)系统报关数据,数据记录占总量的37%。
    (3)进口ACS/ABI、出口AES系统中的数据检控与收集。
    为保证统计数据质量,方便海关人员的数据审核,在海关进口货物的自动化报关系统(ACS/ABI)和出口自动报关系统(AES)中特别增加普查局检查界面,用于检查与外贸统计有关内容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统计提取数据和向普查局传输数据。系统中的数据检控条件和参数库是由商务部普查局编制和定期维护的。经审核通过的数据,海关按周向商务部普查局传输;经审核未通过数据检控的数据,则根据不同情况,由专家进行人工审核或要求重新申报。
    数据检控的具体项目包括:原产国、数量之间的比率;最高价与最低价、运输方式、飞机或船舶的载重量;总价与运费的比率;最高运费、最高总价等。人工审核的项目包括:原产国、10位商品编码、净数量、价格、运费、其他指数等。
    海关传给商务部普查局的数据共有59项,分为经济项和管理项两类,经济项包括商品编码、总价、国别、净数量等,管理项包括报关单号和行号、进口企业和报关企业、进口类型等。
    4.美国与加拿大的进口统计数据交换
    美国与加拿大之间的商品贸易是世界上最大的双边贸易,而且增长十分迅速。1989年两国之间的贸易总值约1670亿美元。长期以来,双方公布的贸易平衡数字的差异一直是分析家和决策者关注的焦点。从逻辑上讲,对两个贸易伙伴而言,一个国家的出口应当等于另一个国家的进口,但统计上则不是这样。由于进口涉及到关税和其他税收,进口统计的详细程度和准确性要远远高于出口,未记录的出口是美国和加拿大之间商品贸易统计差异的最大根源。
    1987年7月27日,美加签订备忘录,决定从1990年1月开始,美国与加拿大各自不再进行双方间商品的出口统计,而以对方的进口统计作为自己的出口统计。
    为进行数据交换,两国的统计和海关部门清理了各自的有关要求和处理程序。双方在有关法规、对数据的要求、统计的详细程度、数据编辑和处理系统、数据更正规程等方面,作了一系列修改。双方海关还增加了一些对进口的规定,以满足对方对出口统计的要求。上述努力非常成功,但目前双方在个别项目上仍需调整,如有关估价、商品归类、低值出口、更正数据和迟报数据等项目。
    5.数据质量检控
    为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美国商务部普查局采用了一系列检控手段,并对丢失或有疑问的数据,根据不同的错误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更正。
    (1)数据检控的类型。
    A.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检查:即根据数据项的逻辑关系,编制错误信息检控表。根据错误信息检控表对数据记录进行检控。如:进/出口国别与商品之间的逻辑检查;美国关区与港口的逻辑检查;运输方式与运输口岸之间一致性检查等。比率范围的检查:对数量与价值之间,即单位价格的比率、数量与重量之间的比率、税费与货物价值的比率等都确定了合理的范围,对超出范围的数据进行检查。
    B.最大限量的检查:对一般性和特殊的商品的数量确定了一些限制条件。例如:如果空运或船运的货物的重量记录超过了一般飞机或船舶的载重量,就被认为是错误信息,要进行核对。对一些特殊的商品也有一些限制,如钻石的货运量的限制条件为不超过20公斤,对超范围商品必须人工审核。
    (2)检控数据的更正。
    对于检控发现的不符合标准的数据,统计人员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数据更正。一种是自动更正,另一种是人工审核更正。自动更正:由于人力所限,不可能对检控发现的不符合标准的数据一一核对,为减少人工审核的工作量,对于统计上重要性较小的数据,采用计算机自动更正的方法。在自动更正时,对于逻辑型的差错,如船运出口到中国的货物,没有填报外国港的代码信息,则计算机自动填写为“香港”。因为根据统计资料,54%的船运出口到中国的货物,外国港为“香港”;对于比率超范围的错误信息,如超过价格范围的数据,则修改数据的数量,使之价格为合理价格范围内的平均价格。但对于高额的、重要的以及较少出现的商品不采用自动更正。人工审核:对于统计上重要性较高,或不能自动更正的数据采用人工审核的方法,即通过专业人员审核或与进出口企业或报关行联系,在得到确认后对有关数据进行修改。
    美国商务部外贸统计处每月要加工处理近480万条进出口数据,出口为200万条,进口为280万条。其中,出口数据中,自动更正数据占22.4%,人工审核的数据占0.8%;进口数据中,自动更正数据占9%,人工审核的数据占0.4%。
    (3)错误信息检查更改软件系统。
    根据所有的检控条件,美国商务部普查局还编制了按商品分类的错误信息审核更正软件系统(Edit Master),对数据进行审核。该系统按商品种类将所对应的各种分类代码、数量限制条件、合理的单价范围、国别限制条件等等集中标明。通过该系统,统计人员可以按商品顺序逐条审核错误信息,数据的错误类型以及相应的正确范围也一目了然,极大地方便了统计人员对数据的审核。对数据核对确认后,系统根据错误类型以及是否进行了更改作出统计,供分析使用。
    (4)数据质量及数据加工的评估分析。
    在每月对进出口数据检控完成后,普查局还编制了专门的软件,对数据的检控情况和质量进行评估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对每月数据检控结果的评估。如计算出记录条数、人工审核的类型与数量、自动更正的类型与数量,并将这些记录与上月的记录相比,以了解数据是否丢失,并评估数据报送质量,同时还能发现检控条件设置是否合理等等。二是对汇总数据的分析。即对按商品编码汇总的数据的合理性进行检查。如果某一商品当月数据与上月的数据相比,数量或金额较上月的变动过大(包括变动幅度或绝对值),就应该对该商品重新进行审核。
    6.数据发布和咨询
    美国对外贸易统计数据的对外发布是由商务部普查局负责的。每年末,普查局须向公众公布下一年月度数据的发布时间表,不仅有日期,还要具体到小时。月度数据一般在月后的45至50天对外发布。数据发布的形式有出版物、数据光盘CD-ROM、及INTERNET网站,主要产品为:《美国国际商品与服务贸易》月刊和年鉴。
    在月报和年报中,向国会和政府部门提供进出口商品分类、分国别的统计数据和高科技产品、能源及相关石油产品、机动车辆等受关注商品的数据,这些数据是免费的。但是向政府部门提供复杂的、需要加工的数据是收费的。比如,他们为我们准备的“2000年7、8月中美进出口贸易平衡表”,共有43条数据,是由200多万条数据汇总加工而成,这样的统计资料每页收费为25美元。
    对外贸易统计司还负责统计数据的对外咨询服务,根据用户的要求提供有关的数据信息。为了做好对外宣传,他们制作印发了精美的《美国国际贸易数据产品手册》,详细介绍咨询服务的数据内容、方式以及互联网站、咨询电话等等,为客户提供周到、方便的优质服务。他们制作的“美国进口/出口贸易月度数据光盘”(包括当月的和累计的商品下分国别和商品的数据)和年度数据光盘(包括前5年的年度数据)对外销售。月度光盘100美元/张,年度光盘150美元/张。每月有几百家企业向他们订购。他们还负责接受企业和个人的要求,通过邮寄、传真或电子邮件的方式提供数据。咨询收费作为公共开支,列入部门的财务预算。
    (三)联合国统计局。
    联合国统计局的职能包括:发布统计数据;制定国际统计标准;支持统计技术合作;协调国际统计工作;为联合国提供统计服务等。
    联合国统计局编制和发布的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包括:商品贸易数据库;月度、季度、年度进口和出口总值及其指数;主要贸易伙伴年度贸易总值和主要商品类别年度贸易总值;按大类经济类别分类(Broad Economic Category, BEC)的进口值和按产业来源分类的出口值;分析表,包括按地区汇总、按主要商品类别汇总以及出口总值、制成品出口、燃料进口、初级产品的数量指数和价格指数。
    联合国统计局负责制定一系列国际贸易统计标准,包括:国际商品贸易统计概念和定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 SITC)、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商品索引、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划分的大类经济类别分类(BEC)、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统计边界(联合国统计局自用)、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标准代码(统计用);各国国际商品贸易统计报告等。目前,联合国统计局正在制定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 HS)、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ISIC)和总产品分类(Central Product Classification, CPC)之间的对照表。
    联合国根据各国报送的数据,建立了商品贸易数据库(COMTRADE)。目前,共有190多个国家的数据,但通常每年只有120-130个国家的数据。数据库均为年度数据,包括1962-1999年的数据。数据来源于各国报送,其中约一半国家由海关提供,另一半国家由统计局提供。还有一部分数据是与国际粮农组织(FA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组织交换来的。主要供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银行、国家粮农组织(FAO)等国际组织使用。这些组织主要通过主机互联的方式使用数据,目前尚未提供通过国际互联网访问数据库的服务。
    二、几点启示
    (一)美国海关和商务部普查局对进出口数据质量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合作的态度给人以深刻印象。
    美国对外贸易统计工作的体制和我国不同,其进出口数据的采集与汇总、编制、发布属于两个部门:美国海关负责进出口数据的采集;美国商务部普查局负责数据的汇总、编制、发布。但两个部门对进出口数据的质量都是高度重视的,特别是海关,对统计数据的质量意识很强,因此,在工作中能够协同一致,密切合作。
    为保证数据质量,海关和商务部普查局共同开发了用于数据检控的AES和ACS程序,并把该程序放置到海关的自动化报关系统中,所有经自动化报关系统报关的数据都必须通过上述检控程序的检查。
    美国海关认为,把数据检控程序放置于自动报关系统中,不仅有利于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也有利于提高海关的业务管理质量,保证海关征税工作的准确性,降低海关工作的强度,提高效率,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
    商务部普查局认为,由于统计数据来源于海关,面对众多的进出口企业,如果不依靠海关,在海关的自动化报关系统上设置检控程序,仅靠普查局是没有足够的手段和能力去查询企业的申报情况的,也就无法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双方的密切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比我国对外贸易统计现状,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统计工作由海关一个部门负责,从体制上看比美国要优越,工作的联系与配合明显比分属两个部门容易和方便得多。即使在一个部门,对统计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同样至关重要,关键是各业务部门、各海关都要有较强的“统计数据质量意识”,即数据质量不是统计部门一家的事,有关部门都要重视才能做好。在当前正在进行的通关作业改革中,由于统计部门的职能转变,对原始数据的审核更多的是由其他部门(审单中心、接单现场等)承担,统计数据的质量保证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如检控程序的设定和放置,以及数据的审核、更正等。因此,提高数据的质量意识,明确有关部门的岗位责任和联系配合的办法,以及加强统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对数据的审核不应只停留在单票数据上,还应加强对汇总数据的审核。
    美国商务部普查局为保证数据质量,不仅对每一票货物的进出口数据进行审核,而且通过各种不同的分类,将数据进行汇总审核,从整体上对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判别,这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因偶然因素造成、在单票审核中无法发现的差错。而且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规律性分析,也可以对当前数据真实性与合理性进行判断分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动态维护。这就在更高层次上保证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目前我们的数据审核工作基本上属于对单票数据的审核,很少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汇总数据审核,一些比较隐蔽的、深层次的数据错误难以发现。今后应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三)高质量的统计工作必须以先进的技术支持作保障。
    目前美国商务部普查局的各项统计工作,都是应用建立在SAS软件平台上的专用程序开展的。SAS软件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最成熟的统计软件系统,尤其是在数据加工和数据挖掘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从1994年起,美国商务部普查局与SAS公司签定了为期10年的协议,购买了SAS公司的全套产品,并在普查局所有的部门中使用。软件采取client/server的工作方式。
    中国海关也于2000年购买了SAS软件的部分模块,用于“海关执法评估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软件的使用也采取client/server的方式。事实上,不仅统计部门可以使用SAS软件,SAS软件作为一种数据分析平台,也可以为海关各项业务管理数据的分析提供支持,海关其他业务部分的业务数据分析工作同样可以使用。建议总署再增购部分SAS模块,如多维报表系统MDDB/SAS等,并应用于各项业务管理的定量分析中,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海关数据分析手段实现飞跃,全面提高海关业务管理水平。
    (四)在实际查验中要特别注重数据分析工作。
    美国海关认为加强对进出口货物的实际查验,首先要做好基础工作,即建立在广泛与准确的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基础上,并把确定归类、贸易统计、原产地标注、禁运和制裁、知识产权、逃避配额管理、税收、估价等信息作为风险布控的重要内容。在其风险管理的4个步骤中,收集数据信息、分析评估风险这2个步骤是对货物查验采取针对性措施的基础,对此美国海关作出了巨大的投入。在强大的数据分析支持下,美国海关的实际查验效果非常好。在巴尔的摩口岸,海关对集装箱的查验率为10%,而查获率却能高达20%。
    目前我国海关正在进行的通关作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加强对货物的实际查验,并在作业流程、风险布控和增加查验人员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是从业务统计数据反馈的情况看,各关的查验率几乎都达到了总署的要求(出口5%,进口10%),但查获率却不高(平均0.92%),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差距较大。我们认为,充分利用现有的通关数据,加强综合业务数据分析,是提高查验率,避免无止境的人力投入,最终达到海关科学管理目标的有效方法。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增加这方面的投入是解决当前海关查验能力和手段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
    (五)统计工作应有必要的人力做保障。
    负责进出口数据统计工作的美国商务部普查局外贸统计司有180人,工作分工很细。该处按照工作流程的不同环节和工作方向下设4个处,13个科。相比之下,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统计的职能部门,综合统计司承担的工作任务比美国商务部要重(如统计分析文章的撰写、统计监督、执法评估等),但只有16人,我们认为,人力不足是制约我们海关统计工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我们在考察中接触的官员,不论是否有领导职务,都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都是具有专门知识的专家型人才。统计工作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各国都有专门的院校或学科培养统计人才,没有规定的技术职称是不能进入统计岗位的。我国海关建立专家制度的工作正在讨论酝酿之中,其中“统计专家”的设立务必在考虑之列,这是促进海关统计工作长远发展的重要措施。
    (六)对统计咨询工作应有更多的投入。
    进出口贸易统计信息属于政府信息的一种,是具有社会价值的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意识和主动性日益加强。保证公众可以方便而平等地享用巨大的政府信息资源,创造物质财富,从而促使国家经济的更快增长,应作为政府部门的一项职责。在美国,我们看到商务部普查局的对外咨询工作,是一种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不仅有广泛的宣传,有固定的部门和窗口,而且有网络、电话、传真、刊物等多种方式和手段。这其中无不渗透着一种处处为用户着想的服务意识。联想到我们的统计咨询工作,感到尚有较大差距:一是观念上,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不够,为用户服务的意识不强;二是手段上,从宣传、策划到人力、设备的投入都不够。我们应该进一步重视和推动统计咨询工作的开展,增加投入,开发数据资源,拓宽渠道,更好地发挥海关统计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Related posts:

  1. 贸易便利化谈判下一步工作方案
  2. 加拿大档案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3. 关于赴荷参加研讨班的情况报告
  4. 三峡库区珍稀(贵)动植物及其制品走私情况调研报告
  5. 论几类走私犯罪主体的认定
  6. 日本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概况

Tags: 报告, 考察

文章于 2010年 九月 24日,星期五 ,下午 6:00 发表。

One Response to “赴美贸易统计考察报告”

九月 27th, 2010 at 下午 1:06

匿名 says:

GOOD

Leave a Reply

邮箱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张!

  • 分类目录

    • 工作日志 (123)
    • 建站历程 (16)
    • 微言 (253)
    • 旅游随笔 (2)
    • 生活杂谈 (72)
    • 计算机基础 (3)
    • 诡异的想法 (7)
  •  

    2025 五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 十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 文章归档

  • 链接表

    • 网址大全

Copyright © 2025 - 莫言败的个人主页 | 晋ICP备1100707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