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关员职务犯罪的心理、诱因及调控
【内容提要】本文试图对关员职务犯罪的心理、诱因进行分析,提出了调控职务犯罪心理产生的五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职务犯罪心理 诱因 对策
职务犯罪是国家公职人员贪污贿赂、挪用公款以及侵权渎职等犯罪。海关人员担负着把守国家经济大门的重任,手中掌握着征、免、验、放、查、扣、退等权力。由于当代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各种思潮冲击并重塑着广大海关人员,少数关员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认真分析和研究关员违纪违法的心理,探求预测、调控、抑制关员违纪越轨的对策,预防和减少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对于构筑关员思想道德防线,更好地打击和预防职务犯罪,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图对关员职务犯罪的心理、诱因作一分析,并提出加强调控的意见,以供参考。
一、关员职务犯罪有不同的心理,但都有规律可寻,都有一定的表现形式。
归纳起来,关员职务犯罪心理反映有这么几种类型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有意识、能思维的存在物。在人的心理、意识的活动过程中,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是以辩证统一的形式存在、运动和发展着的,但社会因素是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根据马克思辩论唯物主义的心理观,犯罪心理是客观与主观的辩论统一。而这种统一通过犯罪人的实施来实现。犯罪心理的形成是犯罪主体与社会环境的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相互影响的消极因素并由此产生、发展、强化三个阶段。当关员的“需要”形成欲望和动机,在外界信息和诱因的影响下,转化为违纪违法犯罪行为。虽然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关员违纪心理形成千变万化,有因文化、教养、性格、习惯、经历、环境的不同而各异,又有它对策多、应变快、难掌握的特点,但其心理特征也有共性可寻,有规律可循:有的是某一种心理引发的;有的则是在几种心理状态或是某一种心理为主导的情况下发生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几个类型:
1、失范心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现实社会中,人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政策、纪律以及道德秩序等约束。但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少数思想不坚定和意志薄弱者产生程度不同的失范心理。虽然海关在普法教育中做了大量工作,但有的关员学习不认真,以为法律是专为别人设的,不学法、不懂法,根本不用党纪国法约束自己的行为,违纪越轨了,还不知道自己违反了哪条;有的则是无视党纪国法,他们不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而是采用与社会规范相冲突的、党纪国法所不允许的手段为个人或小集团谋私,明知故犯,直至枷锁加身。
2、侥幸心理。一些关员对国家法律和党的政策是了解的,是非界限也明了,知道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什么事不能为,但在改革开放的新环境下,思想发生变化,违纪越轨.一是认为新旧体制转换,在改革创新中,制度还不完善,自己熟悉海关业务,知晓业务环节的漏洞在哪里,有空子可钻,因而铤而走险作案。二是自认为行动诡秘,手段高明,“天知地知我知”,保险可靠,不惜孤注一掷,以身试法,走向犯罪深渊。尤其是开始实施的类似行为在逃避处罚方面都获得成功时,更是自认高明,犯罪时胆子越来越大。殊不知,只要在违法犯罪的道路上跨出了第一步,就必然在罪恶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三是认为海关纪律松驰,“嘴上喊得严,板子落得轻”,法不责众,“家丑不可外扬”,护短之心人皆有之,大不了检查蒙混过关。因此心存侥幸,冒险违纪作案。
3、急利心理。少数关员把市场经济简化为金钱经济,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被引入了政治生活,权力观、价值观发生嬗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成了他们的信条,“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急利心理占了上风,幻想一夜之间变成巨富,于是把党和人民给予的职权当私有,利用手中权力不择手段地以权谋利,大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
4、逆反心理。少数人主观愿望与社会的客观要求相矛盾时,就会把社会规范视为与个人利益相对立的东西,采取公开或不公开的方式,触犯党纪国法。其突出特征是其行为不受理智控制,和组织、领导、群众对着干,以唱对台戏为荣,领导一进行廉政教育就反感,工作上有了错误一受批评就顶撞,同志一有缺点就讥讽,对不合己意的政治观点就指责,廉政红线虽说碰不得偏要试试看,对社会上的消极现象则津津乐道,表现出一种情绪上逆反。
5、仿效心理.近年来,关员队伍中违纪越轨行为增多,社会上一些人钻改革的空子,以权谋私,违纪作案,虽然一些人得到了严惩,但仍有人逍遥法外,因此,仿效违纪也是一个重要心理因素。有的关员认为,“别人能干的,我为什么干不得”,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在违纪越轨方面“不甘示弱”,个别人甚至以违法犯罪人员为“榜样”,觉得“辛苦一阵子,享用一辈子”,步他们的后尘,心安理得地“潇洒走一回”。
6、随众心理。现时社会上流行“回扣”、“劳务费”、“手续费”、“红包”之风盛行,吃点喝点拿点也很“正常”,行贿受贿屡有所闻,这就造成了有的关员心理错觉,认为“大家都在捞”,“傻瓜才不捞”,“不捞白不捞”,“老实人吃亏”,盲目地随波逐流。应该说,随众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态,对他人追随迎合,对自己宽慰谅解,这种心理如果只是反映在日常的一些琐事上,倒也无妨,顶多也就是缺少自己的主见而己。如果出现在掌握某些权力关员身上,而又习惯于用随众心理原谅自己,那就很危险了,久而久之必然走向腐败。
二、构成违纪行为心理变化的诱因是多种多样的,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遇有适合的条件和气候,思想和行为就会发生嬗变
人的心理活动从根本上讲,是由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要求这两个基本因素决定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一个关员违法犯罪,不可否认是其主观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如世界观的改造、信念的动摇、动机的错误、道德品质的低下以及法纪观念的淡薄等,对违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关员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其犯罪心理的影响,在不同的层面和范围起着作用,尤其是杜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是诱发其违法犯罪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关员违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就是所处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与自身不良动机相互作用的结果。违纪的构成,是违纪心理(动机)寻求违纪机遇的结合,不可没有外部必要的条件。如贪污受贿,必须要有行赌者或有接触钱物的机会;基建违纪必须是从事基建的工作人员;人事违纪必须有人事权;职务犯罪必须掌握一定的权力。因此,新形势下,促使关员违纪心理形成、发展的主要诱因有:
(一)客观因素
促使关员违纪行为心理变化、形成、发展的直接客观因素主要是:
1、私有观念的存在,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诱发了部分关员的贪婪心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两者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新中国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基础上脱胎而来的。旧的社会制度虽然不存在了,但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的影响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依然有某些存在,剥削阶级唯利是图的思想观念仍有一定市场,追求私欲的满足仍是一些人的根本目的,加之我国又是一个小生产的大国,其劣根性一旦遇到适当的气候和条件,历史上腐朽落后的东西和社会丑恶现象就会沉渣泛起,死灰复燃.社会上不劳而获、享乐至上等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有广泛的市场,这对我们的队伍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一些关员把正常的私有心理和私有观念转化为贪婪的自私心理,在这种不良心理支配下,形成职务犯罪心理并实施贪污受贿等犯罪行为。
2、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金钱的诱惑,诱发了部分关员对金钱的拜物心理。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竞争性,存在着一些负面效应,“一切向钱看”、“以金钱衡量人生价值”的观念时时在引诱、蛊惑人心,这就使少数关员产生了对商品金钱顶礼膜拜的心理,以为只有金钱才是财富的代表,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因而使得个别关员不择手段地追求“价值”。在此种欲望支配下,容易萌发通过不正当手段攫取社会财富的贪婪心理。金钱的诱惑、吸引,使得一些意志薄弱的人一旦有适当的环境和条件,就会把手中权力作为商品,转化为权钱交易行为,换取金钱。
3、新旧体制转轨过程出现的社会控制弱化和监管制度的漏洞,诱发了部分关员的侥幸和投机心理。事实表明,职务犯罪受社会控制能力的影响和制约,社会控制能力强,就能较有效地控制职务犯罪。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一些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也不落实。从海关看,近年来由于业务量发展迅猛,一些规章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一些岗位的自由裁量权、现场即决权没有得到有效监督制约,有的岗位还存在交叉作业,措施也不配套,因此执法权力运行中,难免出现一些漏洞,为某些职务的产生提供可能和条件,这就刺激了那些意志薄弱者的侥幸心理和投机心理,诱使他们利用职务或工作的有利条件实施犯罪。
4、社会上攀比之风的影响,诱发了部分关员个人主义恶性膨胀。近年来,海关从学校等单位招收了一批青年关员。年轻关员上进心比较强,有想法有朝气,他们无疑地为海关队伍带来了青春和活力。但无庸讳言,他们缺少艰苦生活的锤炼,对海关的发展历程了解不深,因此,一些年轻关员缺少艰苦奋斗的思想,追求个人利益的意识也更加强烈,攀高比阔的意识在较广泛的范围内存在。他们在购买房子,子女上学以至生活等方面不能量入为出,总想向高标准看齐,最急切的需要是“增加个人收入”、“在大城市工作”、“有较好的住房条件”等,可又缺乏相应的敬业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加上社会上攀比之风的影响,因此在愿望无法一夜间实现时,个人主义便会恶性膨胀,心理容易失衡。这种思想的存在,为职务犯罪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思想根源,也极易给不法分子钻空子。从我关近年来查处的3个案件看,有2个案件就和购买房子有关,他们从生活上放纵,互相攀比,滥交“朋友”开始,一步步走向违纪犯罪的泥潭。
5、社会分配制度的缺陷,是诱发部分关员职务犯罪心理的催化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多种分配拉大了距离,少数人富了起来,这其中有的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但也不乏用不正当手段者。尤其是社会上一些个体、私营企业和承包经营者为迅速富裕,一些经济违法犯罪者的暴富,以及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现象,强烈刺激了关员原有的经济优势和社会地位高的心理,引起心理的失衡,认为辛辛苦苦一辈子,不如人家一阵子,产生个人利益的失落感。少数人为了“平衡”心理,补偿“分配不公”引起的损失,产生了“用权换钱”的心理,因而只要有小小的诱惑,适当的机会、条件,便会贪污受贿。
6、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以及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不够,诱发少数关员冒险心理。虽然海关近年来不断加强了廉政建设的力度,但仍存在着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管理不严、防范措施不力、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尤其是对关员“8小时”外的监督更是乏力,弱监、虚监、空监的现象较为普遍,使得一些必须遵循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形同虚设;同时,对于个别涉嫌职务犯罪的人员查处不力,互相推诱、久拖不决、以罚代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情况时有发生,使得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得不到应有的惩处。这就诱使和刺激了个别人的冒险心理,给一些违法违纪分子以可乘之机。
(二)主观因素
社会环境的影响是违纪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但任何客观外界的影响是通过人的主观内部因素起作用的。而这种主观因素对违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主要有:
1、关员自身素质差。这是关员违纪心理存在的基础因素。虽然海关把廉政建设提到是海关生命线的高度,但仍有一些关员不注重学习和改造,思想、道德素质低下,表现为:一是政治思想上,共产主义理想不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淡薄,经不起改革开放的考验,经不起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诱惑、腐蚀,对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侵蚀失去鉴别和抵制能力。二是道德品质上,容易接受剥削阶级利己主义的道德观,总认为人的本质都是自私的,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信条,因此,一旦外界诱惑,就容易失去自控力。三是在个性上,受唯心主义世界观影响严重,个人主义至上,视领导的教育和同志们的帮助为耳边风,我行我素。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所有的心理活动,以致萌发违纪心理。
2、法纪观念、组织纪律观念淡薄。这是关员违纪心理反映的重要因素。他们认为党纪国法是束缚,视有关规定为条条框框,尤其是一些单位执纪不严,使某些违纪犯法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查处,更使他们错误地认为,纪律是“一种虚设”,是“吓唬人的”,萌生闯纪律“红线”的心理,致使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由此无视党纪国法,各行其是。
3、个人不合理需要与欲望。由于每个人对人生的理想、目的、态度各异,因此就有不同的需求动机和不同的追求。当不合理需要与个人私欲思想占上风时,这种畸形需要与欲望必然产生违纪心理,滋生邪恶动机,把个人的不正当需求放在首位。为满足个人精神、物质的需要,在这种思想驱使下,于是不择手段,不顾纪律,不顾廉耻,不惜以身犯险。
三、加强对关员违纪心理的调整控制,保持关员积极的心理状态,遏制和预防关员职务犯罪
加强对关员违纪心理的调整控制,保持关员积极的心理状态,这不但是预防和减少违纪越轨行为的有力措施,也是加强海关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产生违纪心理的不良社会环境影响,还将长期存在,支配和调节违纪者心理活动的消极人生观和错误世界观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转变,对关员职务犯罪的心理消极地“堵”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加强对关员职务犯罪的心理研究,揭示其发展规律,积极地加以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要求我们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通过做长期的、大量的、实实在在的工作,达到既加强对关员行为的监督和对个别人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更要加大平时抑制关员违纪心理萌发的力度。
1、加强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关员的心理自控力。一切违纪现象的发生,从根本上讲都是由于个人的素质差。而治理职务犯罪,无外乎是“教育、预防、打击”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因此,加强教育,提高关员素质,是防止违纪越轨行为发生的根本措施。为此必须:一是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实践证明,那种认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已过时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只有通过长期的、不懈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使正确思想一点一滴注入关员心田,才能使关员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经常进行法律法规政策的教育,真正弄通弄懂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非法的;哪些是允许的,哪些是不允许的;不断提高法律意识,用各种规范来指导、约束、检点自己的行为,自觉遵纪守法。三是进行道德素质教育。无疑地,在一些单位有一种倾向,就是对政治思想教育抓得紧,而对道德素质教育有所忽视。个别关员的道德观、价值观发生错位,古人云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被某些人的“笑贫不笑娼,笑廉不笑贪”所代替,乃至享乐主义盛行,导致互相攀比等心理的产生。因此,要加大对关员道德素质教育的力度,打牢思想道德品质的基础,形成高尚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道德操守,构筑好道德防线。四是突出拒腐防变教育,使关员在人格深层心理之中形成是非、善恶、荣辱观念,增强辨别能力。通过多种、综合的教育,使关员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控力,增强对各种不良因素的抵抗力,自觉消除各种不良心理。
2、改进教育方式,努力提高对关员的心理影响力。关员在接受教育中,并不是被动的,而是有所选择的。对那些与自己相近的观点、相关的人物、相同的利益,一般来说,比较容易认同一些,对于新的教育方式,也比较容易接受。因此在抓关员的教育中,要做到“四性”:一是加强对职务犯罪心理的预测,做到有预见性。要重视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善于观察社会倾向、思潮、信息对关员队伍的影响,加强对职务犯罪心理的研究,对个别关员犯罪心理形成发展的可能性进行预测,把教育工作做在先,把预防措施摆在前,做到未雨绸缪,为预防工作打下基础。二是加强教育的针对性。要掌握关员的心理需求、心理活动规律,联系实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改进关员内心世界状态,从根本上消除违纪心理。三是要加强及时性。对职务犯罪心理要打“进攻战”、“主动仗”,不要对可能产生的违纪心理视而不见,也切忌等问题成了堆再来解决,而应把工作做在萌发违纪越轨心理之前,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四是不断创新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加强有效性。对老一套的教育方式用久了,关员的兴趣会减弱。因此,对老的行之有效方式方法要坚持,但要不断总结,探索新的路子,寻找新的方法,做到新老手段综合用,重内容、重质量、重实效,丰富多彩,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使关员入耳、入脑、入心,增强对心理的影响力。
3、建章立制,强化监督,增强对关员违纪心理的约束力。不受任何监督的权力最容易产生腐败。防止职务犯罪的有效方法,就是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形成一个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多联结、互相作用的全方位监督体系,抑制关员违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即使个别想犯罪的人员心理上也会有约束力,达到最大限度的遏制职务犯罪。首先,要加强内部的自我制约机制,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肃认真地遵守和执行制度,对一些灵活的规定要明确临界限度,防止出现空档,克服那种有章不循、违章不纠的现象,减少职务犯罪的机会。其次,要加强组织、上级、同级和来自下级的监督。这不但要抓好“8小时”内的监督,更重要的是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8小时”外的监督。第三,要加强社会的监督。任何人的活动都离不开社会,群众对关员的思想、行为、操守都看得很清楚,因此,要及时了解社会对关员的反映,掌握关员的动态,发现不良苗头要及时“拉袖子、打招呼”,从外部环境上抑制关员的违纪心理。第四,要加强家庭的监督。抢占新的“阵地”,设立家庭“纪委”,让“枕边吹廉风”,减少职务犯罪的机会。
4、加大打击力度,增加抑制关员违纪心理的震慑力。要保持对职务犯罪等违纪行为的打击高压态势。运用惩罚性的功能从政治、经济、人身和民主权利诸方面阻遏职务犯罪的发生,是惩治腐败、治理职务犯罪的一项长期政策。因此对任何职务犯罪、任何腐败分子,都要进行严厉打击,决不姑息,决不手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欺上瞒下、有案不报的,要确实严究责任,使得任何职务犯罪都无处遁逸。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查处一个教育一片的作用,也才能使想违纪者权衡利弊,增加对违纪心理的震慑力,遏制违纪者的侥幸心理。
5、领导要注意工作方法,增强关员心理承受力,减少逆反心理的产生。前段时间,新闻媒体曾报道,原贵州某缉毒大队长周鲲,曾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优秀青年卫士等荣誉称号,但由于忙缉毒来不及修煤炉,致使父母双双煤气中毒而父亲因抢救无效死亡,但局里三个领导竟无一人前去看望慰问,使他心理极度失衡,觉得“荣誉远比不上金钱权势”,人生观发生了可怕的逆转,利用职务之便大肆贩毒,由英雄向毒贩蜕变,成了人民的罪人。这个事例说明,各级领导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工作方法。对关员的学习、工作、生活要关心,在关员的奖、惩、表扬、批评、提拔等问题上要“一碗水”端平;对他们家庭遇到的生、老、病、死、子女上学就业等问题要予关注,碰到问题要帮助解决;对思想问题要及时予疏导,所谓“一句话可使人笑,也可使人跳”就是这个道理。这不但体现了组织上的关心和温暖,增加队伍的凝聚力,同时也可增强关员遇到问题时的心理承受力,减少逆反心理的产生。
对关员违纪心理的调控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长期、多渠道形成综合的努力。我们相信,只要加强对违纪心理的研究,探求预测、调控、抑制关员违违纪越轨心理的对策,以求真务实精神,扎扎实实工作,就能使关员保持一种良好的健康心态,最大限度地遏制职务犯罪行为的发生。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