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空运快件风险管理新模式的思考
摘要:本文认为,空运快件风险管理模式应该是:以满足海关监管严密性要求和快件通关程序的高效性要求为目标,重点加强对快件运营企业(第三方企业)科学管理紧密结合快件“门到门”运送服务方式和全球网络化操作的特点,通过对快件作业的全过程多方位信息追踪和物流监控,全面采集,识别分析、评估、处置风险信息以选定海关监管重点制定出与之相对应的监管方法,手段和程序,达到快件监管工作的行政效益最大化。
近年来,国际航空快件业作为空运物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许多国际性大快件公司如DHL、UPS、FedEx、TNT等相继落户上海,并将上海作为其地区分拨中心。据统计,最近三年中上海空港口岸的进出境快件量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递增,2001年达到了创纪录的722.8万件,2002年预计将达到800万件左右。国际航空快件业的迅速发展在给上海乃至全国的商贸活动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的同时,也给海关对进出境快件的监管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为海关不断探索更科学、高效的监管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们认为:建立高效的空运快件风险管理的新模式是切实贯彻海关工作新方针,实现“把关”与“服务”有机统一的关键所在。
一
面对二十一世纪中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巨大发展和上海空运口岸立足建成亚太地区航空枢纽港的功能定位,引发航空快件业新一轮发展和带来的挑战,建立适应快件业务特点海关空运快件风险管理新模式,实现“双效监管”的目标已迫在眉睫。
(一)空运快件业务的高速发展与海关监管资源的相对不足之间存在的矛盾迫使海关必须运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手段。建立空运快件风险管理模式有助于海关优化监管资源配置,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人才、制度条件,运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确定监管重点,切实提高快件监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海关在快件监管工作中不仅要实现监管目标,还要承担起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任务,即通过优质高效的通关服务促进快件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对外经济科学文化的交流。建立空运快件风险管理模式可以使海关在工作中实现从“效率行政”向“效能行政”的转变。如果说1993年海关在快件监管中引入的“总清单式报关”(consolidation)方式是“数量型”行政优化模式形成的标志。那么,建立风险管理模式将把海关带入“质量型”行政时代:在对大批量快件高效运作的基础上实现严密有效的监管,从而将“把关”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上海海关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封闭运作、风险分析、集中审核、在线检查、社会合作”总体监管模式的形成为此提供了软、硬件上的支持和可行性。
(三)应该看到,海关探索风险管理的工作刚刚起步,空运快件领域更是一片空白。空运快件运作模式不同于普通空运货物,这决定了海关对快件的监管模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空运快件风险管理模式也必然具有自身的特点。结合快件“门到门”运输服务的特点以及快件物品、收/发件人纷繁复杂的现实情况,海关应着眼于加强对快件运营企业的管理,通过控制和规范快件公司的运营行为最大限度地增加快件渠道违法违规成本;实行对快件“始发地取件”到“运抵地送件”物流全过程的监控、分析和预测,及时发现并确定监管重点(包括高风险收/发件人和高风险快件物品两大基本单元要素),实现海关对空运快件的有效监管和高效运作。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