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关税财政收入作用探析
关税对国内产业的保护职能和调节国内产业结构的作用往往被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关注,对关税这方面的研究也较为广泛。但是关税首先是对进出口货物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它的最初产生就在于它能为政府提供有效而可靠的收入来源,关税的这种财政收入功能对政府的影响更为直接具体,尤其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关税财政收入作用更为明显。历史上我国关税对政府财政收入所作的贡献也十分突出,在1994年税制改革以前的十年时间中,关税收入占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基本都在20%以上。从各国发展历史来看,关税财政收入作用的发挥根本上受制于一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落后的国家,对关税等进出口税收的依赖性强,而经济较发达的国家从国内获得的其他税收更有保障,因而对关税的依赖性会大大降低。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宏观经济形势总体上表现良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关税政策也由全面保护国内产业转为有选择地保护,尤其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关税税率不断降低,已从1991年的43.8%下降至2004年的10.4%,降税幅度高达76.3%。尽管关税税率下降幅度很大,但作为中央财政收入重要来源的关税总额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大幅度的提高,从1991年的187.28亿元增加至2004年的1043.74亿元,2004年关税收入是1991年的5.57倍,更是1978年关税总额28.76亿元的36.3倍。在当前国际贸易自由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继续降低关税税率的背景下,如何看待我国关税在中央财政收入中的作用,正确分析我国关税收入的发展前景以指导关税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是有现实和理论意义的。
一、关税在我国财政收入中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支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我国财政收入增长迅速,从1978年的1132.3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26355.9亿元,增加了22.3倍,与此同时我国财政支出也迅速增加,从1978年的1122.1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28360.8亿元,增长了24.3倍。二是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快于财政收入,二者增长速度都快于同期GDP的年均增长速度。1978年至2004年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3.7%,财政支出年均增长率为14.2%,同期GDP的年均增长速度为9.5%。三是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在这27年中,处于财政赤字的年份有24个,财政赤字总额达19660.9亿元人民币。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