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败的个人主页

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 首页
  • 微言
  • 工作日志

中国近代海关制度的历史作用及其影响

作者 :莫言败      文章分类 :微言      订阅:RSS 2.0            

本文所论述的中国近代海关制度,系限定在中国近代那段屈辱百年,也是被国际称为“中国近代现象”的那段令中国人刻骨铭心的历史。在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所形成的中国最早的“市场经济”与早期的“资本全球化”的协调,从而产生了“中国近代海关制度”,在这一演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融合关系”和近代海关制度的历史作用及其影响,是值得我们当代人研究的。

一、中国近代海关制度是在近代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至20年后的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是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制造期”,中国近代历史也由此开始。中国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炮火下,紧锁的国门被迫打开,无可奈何地加入到当时的市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经济学界和史学界称之为“中国近代市场经济时期”),作为当时的一个封建大国,它的被迫加入标志着世界近代市场经济的最终形成。这个形成的过程,是经过了“武力强制”、“不平等条约”、“战争赔款”和“外籍税务司控制海关”等一系列步骤,而维系西方列强在华利益主要依赖于“具有国际化特征的中国近代海关制度”,这一历史演化进程既表现着殖民主义时代脆弱的经济市场和当时资本主义时代市场经济“强行一体化”的特征,同时也标志着国际市场经济一体化对建立中国近代海关制度的“共同要求”。

中国近代海关制度,是由外籍总税务司以一系列中外不平等条约为依据,从维护西方利益出发,并在晚清时期中国封建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按照西方的法理,而建立起来的符合殖民时代国际贸易规则的海关管理制度。

(一)中国近代市场经济的6个基本特征。

1.冲击。以英国产业革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近代工业产品大量输入中国,在很快占领中国市场的同时,开始冲击着中国封建王朝的政治体制、思想理念、风俗礼仪、民族经济、军事装备、自然环境等多种领域。

2.淘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先进的管理、技术和雄厚的资本在中国建立了大量新型产业,并以最快的速度淘汰了中国大批的民族工业。

3.强行。西方列强不是被“引进”而是“强行占领性”地控制了中国金融、邮政、运输、采矿、海关等国家经济命脉领域,并强行纳入“国际经济一体化”。

4.掠夺。西方列强以极低廉的成本或无成本掠夺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力资源并“投放”国际市场。

5.失控。在“武力征服”、“商品倾销”和“管理示范”三重作用下,中国近代形成了自由放任型的市场经济,无论是清政府还是民国政府都无法调控当时的中国市场。

6.激化。正因为“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既缺乏政府的调控,又没有社会的保障机制,经济危机频繁发生;国家的、民族的矛盾日益激化。

(二)中国近代海关制度的5个主要特征:

1.近代海关人员的组成具有广泛的国际性。近代海关人员来自23个国家,其国籍包括当时世界所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这是世界文官史上“独一无二”的“中国近代现象”;不仅如此,据查考当时的“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恰恰与中国近代海关人员国籍数量相等,显而易见它是一个“国际官厅”。

2.近代海关的职能和作用与国际化密切相关。主要有:以赔款还债为主要目的的海关关税征收、担保、保管、支配制度;以有利于外国商品向中国倾销和西方掠夺中国资源为目的的《协定关税税则》;以加快海关关税增长为目的便利通商的港务、海务、航道管理制度;以扩大西方在华势力为目的的海关邮务、检疫、气象、水文测试、商标注册等包揽业务制度;以进一步控制中国主权为目的,直接参与外交、军事、文化、法律事务的活动;以掌握更多中国情报为目的的海关贸易统计制度等,都反映出近代海关制度的职能、作用与国际化密切相关。

3.近代海关制度具有当时相对的“科学性”。它比封建时期海关“衙门制度”更完整、更有效,体现在遏制走私蔓延、杜绝关员腐败、保证税收稳定增长、承担巨额战争赔款和有效支持中央财政收入。

4.近代海关制度具有当时的“先进性”。海关内部的人事管理,包括关员的录用、晋升、迁调、考成、奖惩、福利、养老等制度曾成为世界文官史上一个“典范”。

5.近代海关制度体现了“超凡的理念”。近代海关制度实施的落脚点是维护西方的在华利益,又由于近代海关是外籍税务司所把持,其制度本身充满着“多元化思想”和“双赢理念”。

二、近代海关制度对中国近代市场经济的协调

近代海关制度产生于中国近代市场经济,它又对中国市场经济的成长起到一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将海关独占的行政权力分解给社会行业组织。

实行通关企业、报关行业自律,将海关管理风险转化为市场风险,以提高海关工作效率。

(二)建立“以税养关”的“关税成本制度”。

该制度有效防止地方介入海关关税,避免影响海关独立执法;与此同时,海关对地方支付的设关成本也给予合理补偿,以谋求地方协同海关改善行政执法环境。

(三)缉私警察体制完善。

外勤查办取证、内勤审理定案,缉私警长以上官员赋有司法警察权利,并实施统一的“证据规则”和“缉私办案程序”。

(四)符合西方法学“行政控权原则”。

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大公事房一次办关制度”等,所有这些都体现了近代海关制度与中国近代市场经济的有效协调。

三、近代海关制度的历史作用及其影响

市场经济全球化自17世纪起步,经历了两个多世纪的历程,先后出现过两次大的变异,自由放任市场经济时期导致了以维系本国贸易利益为主的各国海关制度,其中包括中国堪称“世界海关史上奇迹”的近代海关制度;现代市场经济下产生了“国际海关组织”(WCO),而现代海关制度正是在近代海关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为市场经济的规则没有大的变化,只是排除了“殖民主义色彩”。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从历史经验中意识到“各贸易成员国的海关制度的协调,是谋求国际贸易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中国近代海关制度的历史作用及其影响,可以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

(一)引领示范作用。

毋庸讳言,近代海关制度是外国列强入侵,用军事的、外交的、政治的和经济的手段,将中国推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而近代海关制度则是这一耻辱历史的见证。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和对外贸易,控制了中国的交通事业。因此它们便能够大量地推销它们的商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工业品的市场,同时又使中国的农业生产服从于帝国主义的需要。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在这一论断中我们应特别注意两处关键词,即“促使中国发生资本主义因素……变成一个半封建的社会”,另一个是“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社会”,前者是对中国社会的一种“历史进步”;后者是中国社会的一种“历史耻辱”,他使用了两个“半”字,即“半封建”和“半殖民地”,所谓“半”就不是全部,这就真切地揭示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在这个前提下产生的“制度”,其性质是相同的。但是,对于近代海关制度本身应该分辨出两种概念,在肯定它的殖民性、侵略性的同时,我们还要肯定它的“先进性”,这个先进是来自19世纪中叶西方发达国家形成的一整套先进的文职事物管理制度(即西方文官制度),这个制度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按照当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衡量近代海关制度,它是否能够达到“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不能回避这个历史事实。从制度的纯技术层面看,在封建、封闭、落后的19世纪的中国,它能独树一帜地站立近一个世纪;它能在它管理的范围内使中国其他行业所始料不及;它得力于在引进西方先进管理理念的基础上结合了当时的中国实际,进而符合了当时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要求。然而,我们可以客观认定它推动了当时中国社会先进的生产力,却不能代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它受殖民时期所影响的局限性。

(二)继承延续作用。

1949年4月16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刘少奇同志来到刚刚解放仅两个月的天津,他在听取接管津海关工作汇报后指出:津海关是我们党接管的大城市大口岸的第一个海关,对于旧海关的接管要作到“完整接受、逐步改造”。1950年10月6日,周恩来总理在政务院第53次会议上阐明了中共中央对旧海关实行“改造、利用”的方针。人民海关建立后,中国海关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以人民海关制度保护中国经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尽管那时中国百废待兴、国力微弱。《暂行海关法》保留了近代海关制度中的“规费制度”、“保结制度”、“保税制度”、“估价制度”、“罚没制度”等;1953年开始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但这些制度一直延续到当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除了海关业务制度外,就当今海关的行政管理制度中也延续了不少近代海关的制度,例如“关税入库制度”、“海关收支分离制度”、“干部交流制度”、“海关垂直领导体系”等。香港回归以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确定了香港海关制度仍维持“英统时期”旧制不变;现行台湾海关制度比较完整地继承了中国近代海关制度,70年代开始,台湾海关直接将原有的海关制度与国际海关制度进行了“全面接轨”,并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海关问题专家坐镇台湾指导通关制度改革。

(三)史料借鉴作用及其影响。

近代海关犹如一张庞大的情报网遍布全国,长期广泛搜集远

远超出海关业务本身的各种情报,按照总税务司的指令,大量的、真实的“当时实录”被收录到每10年呈报给总税务司署的《十年报告》中,这种上呈文是各口岸海关的重要文献。《十年报告》可以让当代人一览外籍税务司介入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的“来龙去脉”。与此同时,还可以了解清朝晚期至民国时期中国大量的工业、农业、金融、地貌、市政、水文、灾害、戏曲、宗教、名人、民情、事件、店铺、学府、科举等尚未公开或没有见诸其它记载的珍贵史料,这正是史学界和经济学界,研究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海关史等多种学术领域的极为珍贵而可靠的史料。

中国近代海关制度是殖民主义与服务于西方列强的产物,这是它永远不能改变的性质。近代海关制度是由行政、人事、业务三大体系组成,就其制度本身的技术层面、法理设定、管理机制,充满着发达国家相对先进的东西,这是我们有权力享用的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近代海关制度以它的“合理公开”、“科学配套”、“有效机制”、“多元化思想”和“双赢理念”,完成了中国早期的“被迫”市场经济与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留给我们的是诸多的“研究课题”;当我们今天以“主动”的姿态加入到新的国际经济一体化大循环中,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人的豪情和气魄在建设现代海关制度中,难道还超不过百年前的外籍税务司吗?对近代海关制度的研究,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关键是“求”,这个“求”包括不割裂历史、不故意贬低、不故意拔高;这个“求”就是借鉴和吸收近代海关管理合理的内核,为海关现代化建设服务。

Related posts:

  1. 用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实践空港口岸大通关
  2. 对构建现代海关文化的几点思考
  3. 出口商检的公共利益性分析及误区的澄清
  4. 试论提高权利监督制约能力试论提高权利监督制约能力
  5. 略谈现代海关思想建设
  6. 海关加大反商业瞒骗力度

文章于 2010年 七月 2日,星期五 ,下午 6:26 发表。

Leave a Reply

邮箱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换一张!

  • 分类目录

    • 工作日志 (123)
    • 建站历程 (16)
    • 微言 (253)
    • 旅游随笔 (2)
    • 生活杂谈 (72)
    • 计算机基础 (3)
    • 诡异的想法 (7)
  •  

    2025 五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 十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 文章归档

  • 链接表

    • 网址大全

Copyright © 2025 - 莫言败的个人主页 | 晋ICP备11007077号 |